區域婦幼信息化解決方案
區域婦幼保健信息云平臺是實現居民從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的婦幼保健管理服務,支持區域內“甲地建卡、乙地保健、丙地分娩、丁地成長”的保健模式,涵蓋婦幼保健機構、二三級助產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及衛生計生管理部門等相關機構的業務應用與管理;可實現國家、省、市三級平臺建設,通過省級平臺建設與地市平臺對接,實現全省婦幼保健相關機構的數據互通共享,跨區域的婦幼保健服務業務協同,通過國家級平臺建設連續、系統地收集全國各省市地區基于個案的婦女和兒童健康以及婦幼保健服務的基本信息,通過嚴格數據質量控制,獲得較為準確、可靠地反映我國婦幼保健服務和健康狀況的資料,為國家婦幼保健提供有效的科研決策依據。
區域婦幼云平臺內容:
1、婦女保健
1.1婚前保健服務
婚前保健服務管理是對婚前醫學檢查工作中產生的業務、管理等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存儲、分析、傳輸及交換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主要任務是記錄婚檢男女的基本情況、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檢驗、婚檢結果情況,實現對婚前檢查的管理。
1.2宮頸癌、乳腺癌篩查
信息系統提供宮頸癌、乳腺癌的篩查結果進行錄入、修改、刪除等操作,或從相醫療機構系統中獲取。
1.3婦女病普查普治
婦女病普查服務是對婦女病查治工作中產生的業務、管理等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存儲、分析、傳輸及交換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主要任務是記錄婦女基本情況、檢查、治療情況,實現對婦女病患者的跟蹤隨訪管理。
要求通過信息系統完成婦女病普查檔案登記、婦女病檢查信息登記、隨訪記錄、預約婦女病治療登記、輸出婦女病檢查報告、提醒等業務管理。
1.4更年期健康管理
主要是通過婦幼健康信息平臺、基層衛生信息平臺、全員人口信息平臺等系統對接將達到更年期婦女,通過對更年期婦女的綜合保健措施,使更年期婦女人人達到身心健康,為預防老年退化性疾病和提高生命質量打下基礎。 要求通過信息系統完成:健康教育、心理衛生指導、營養指導、個人衛生指導、節育指導、定期體檢、安全規范地應用性激素治療、指導自我檢測。 系統記錄更年期婦女基本情況、對更年期癥狀及產生的疾病的檢查、治療情況,實現對患者的跟蹤隨訪管理。檢查信息登記、隨訪記錄、預約治療登記、輸出檢查報告、提醒等業務管理。 由信息系統提供統計報表功能,能夠生成和打印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醫療保健機構所需的統計報表,支持數據導出。
1.5葉酸服用管理系統
對計劃懷孕人群(男女雙方)進行孕前葉酸檢測、葉酸藥品發放、葉酸知曉情況調查登記,凡經葉酸檢測結果異常者可補服葉酸藥品并定期復查;對已懷孕孕婦登記葉酸服用依從性情況。
1.6孕前優生健康檢查
實現孕前優生數據信息的統計及上報,便于市級統計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覆蓋率、隨訪率等,《國家優生項目妊娠結局月統計報表》、《國家優生項目技術服務工作月統計》,數據自動上傳至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家庭檔案服務器。結合服務對象的一般數據、體檢檢查數據、臨床檢查數據,通過知識庫的判斷,自動生成風險評估報告給醫療工作以參考。醫務工作者可根據評估報告,為服務對象進行孕前優生的指導。孕前檢查結束后,根據實際情況對需要進行隨訪的服務對象通過發送短信或手機微信公眾號消息推送的方式,通知服務對象隨訪的時間,服務對象可以通過手機微信公眾號對隨訪的效果進行評價。
1.7艾滋梅毒乙肝阻斷
根據2011年衛生部《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管理信息系統,完善信息資料收集、管理及逐級上報制度。信息系統應該實現相關報表的信息登記、上報、統計和查詢。
2 、圍產保健系統
2.1孕期保健服務
孕產期保健服務管理是對孕產期保健工作中產生的業務、管理等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存儲、分析、傳輸及交換,包括孕產婦基本情況登記、產前檢查記錄、分娩記錄、產后訪視等部分。主要任務是記錄孕產婦從妊娠到產后42天的各項信息,建立完整的孕產婦系統管理檔案,實現對孕產婦的動態連續追蹤管理。
2.2產前診斷
產前診斷是在遺傳咨詢的基礎上,通過遺傳學檢測和影像學檢查,對高風險胎兒進行明確診斷,從而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優生質量和出生人口素質。能通過信息系統完成產前診斷信息登記、高風險孕婦管理等業務內容。
2.3產時保健
產時保健是指在整個分娩過程中,一方面要監護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及產程進展情況,另一方面要監護胎兒情況,如胎心音、胎動、胎兒有無窘迫等,及時發現異常并及時處理的醫療保健服務。產時保健是預防滯產、出血、感染、窒息、產傷等的發生,確保產婦和胎兒安全的必要服務。通過信息系統提供分娩信息的統計報表功能,能夠生成和打印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醫療保健機構所需的統計報表,支持數據導出,并完成分娩信息登記、綜合查詢、統計報表等業務管理。
2.4產婦訪視(產后保?。?
產后訪視是重要的產婦保健服務,圍產保健或婦產科醫務人員(簡稱訪視人員)在產婦訪視中,對轄區內分娩后的產婦了解全身健康狀況,進行規定項目的體格檢查、衛生保健和避孕指導工作。通過系統提供產婦訪視管理檔案的建立,產婦訪視信息登記、訪視小結、治療小結、治療與隨訪、提醒等業務管理。
2.5產后42天檢查(產后保?。?
產后42 天體檢是指在產后42 天內進行產后檢查的保健服務,是對產婦從產后全身健康狀況、哺乳情況等方面進行的保健措施,通過婦科檢查、相關輔助檢查如血、尿常規、白帶常規、肝功等,及早發現疾病,及時處理。并提供產婦的營養、哺乳、計劃生育及避孕的咨詢與指導。要求通過信息系統完成產后42天體檢檔案信息登記、產后42天體檢信息登記、孕產婦保健管理結案、提醒等業務管理。
2.6高危孕產婦管理
產前檢查過程中發現有高危因素的孕產婦,將被納入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并按管理程序進行高危孕產婦的陽性篩查登記、預約、追蹤和轉診工作。通過信息系統實現高危孕產婦管理檔案的建立、高危孕產婦陽性確診信息登記、高危孕產婦轉診登記、高危孕產婦評估管理、高危孕產婦預約隨診登記、高危孕產婦醫學指導、高危孕產婦管理結案、提醒等業務管理。
2.7高危孕產婦轉診管理
基于互聯網在區域內所有婦幼保健單位構建婦幼保健信息綜合管理平臺系統,建立高危孕產婦信息管理網絡平臺,通過規范化管理制度和措施,對區域內高危孕產婦進行信息化篩選,提高孕產婦信息的利用率。建立婦幼保健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區域內孕產婦信息共享,提高高危孕產婦管理系統水平,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率,為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2.8孕產婦死亡報告
孕產婦死亡報告是對從妊娠開始至產后42天內死亡的婦女,不論妊娠時間和部位,包括宮外孕、葡萄胎、計劃生育和內、外科疾病死亡的預產期婦女等死亡情況進行報告管理。以便及時了解和掌握預產婦死亡動態及孕產婦死亡相關因數,制定有效干預措施,控制并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通過信息系統完成孕產婦死亡報告信息登記、孕產婦死亡信息審核、檢查重復報卡、孕產婦死亡評審、上報孕產婦死亡報告卡、提醒等業務管理。
3、兒童保健系統
3.1《出生醫學證明》
《出生醫學證明》管理系統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依法許可的醫療保健機構對兒童出生信息進行管理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主要任務是記錄和管理兒童《出生醫學證明》的簽發、打印、報廢等信息,建立《出生醫學證明》完整的流轉管理檔案?!冻錾t學證明》是登記每一個出生信息的重要法律證件,由各分娩機構依據一定的工作程序為每一個出生嬰兒簽發。信息系統能完成出生醫學信息登記、檔案更正、《出生醫學證明》簽發、補發、換發等業務管理。衛計委通過此功能,可以對分配至全市各醫院出生醫學證明的編號進行監控,管理每一份證件的轉歸,能夠跟蹤和管理居民個體出生證號碼發放、掛失及補發,可查看、統計《出生醫學證明》在衛計委和各醫院的庫存、分發、簽發、作廢、報廢等情況,系統采用電子化檔案存儲管理,利用高拍儀采集辦證紙質檔案材料。
3.2新生兒疾病篩查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用來管理新生兒疾病篩查基本業務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綜合新生兒疾病篩查、篩查診斷及跟蹤新生兒患者醫學及健康情況的綜合管理系統。新生兒疾病篩查系統要能夠全程跟蹤新生兒患者的基本健康情況及治療情況,同時能夠根據系統獲得的新生兒疾病篩查信息及新生兒母親妊娠結局信息綜合分析產前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年齡、孕產婦結局(正常分娩、流產、引產)、新生兒疾病的關系。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對新生兒疾病早發現、早治療糾正,提高兒童健康的重要措施。信息系統能完成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檔案的建立、初檢信息登記、復檢信息、召回管理、治療與隨訪、提醒等業務管理。
3.3新生兒、兒童訪視
新生兒訪視管理系統是對嬰兒在出生后42天內做的健康檢查,分2次,出生7天、滿月分別進行。了解新生兒健康狀況,宣傳科學育兒知識,指導母親哺乳、護理、防病和發現異常,使新生兒期易出現的問題得到及時的發現和控制。通過信息系統新生兒訪視管理檔案的建立、訪視信息登記、訪視小結、治療于隨訪、提醒等業務管理。
3.4兒童健康體檢(口腔、視力、耳鼻喉、生長發育)
兒童健康體檢是各級保健機構管理 0-6 歲兒童的健康體檢、喂養情況、眼保健、口腔保健、聽力保健、心理保健、疾病管理等情況,并對兒童各期生長發育進行動態評價。
對 0-3 歲兒童進行系統管理,記錄兒童從出生到 3 歲各階段的保健信息,建立完整的兒童系統管理檔案,實現對七歲以下兒童的動態連續追蹤管理。要求通過信息系統完成兒健康體檢檔案的建立、體檢信息登記、生長發育評價、兒童系統管理結案、提醒等業務管理。在對兒童生長發育、營養、體格評價方面,系統自動根據兒童健康體檢記錄,生成兒童生長發育圖,自動根據檢查結果生成兒童的生長發育評價、體格評價、營養評價等,簡化醫生工作,輔助醫生診斷。
3.5體弱兒、高危兒童管理
體弱兒、高危兒管理是將存在體弱、高危因素的兒童納入體弱兒、高危兒專案管理。要求通過信息系統完成體弱兒、高危兒檔案的登記、隨診信息登記、預約登記、體弱兒、高危兒管理結案、提醒等業務 管理。
3.6嬰兒、5歲以下兒童死亡報告
5歲以下兒童死亡報告是對妊娠滿28周(或出生體重在1000克及以上)的活產兒至未滿5周歲的兒童的死亡情況進行報告管理。通過定期組織開展5歲以下兒童死亡評審、開展信息監測質控,查找存在的問題,制定和落實干預措施。通過信息系統能完成5歲以下兒童死亡報告信息登記、兒童死亡信息審核、檢查重復報卡、上報5歲以下兒童死亡報告卡、提醒等業務管理。
3.7貧困地區營養包管理
對貧困地區營養包項目單位登記、對項目工作的管理如:營養包采購、采購合同上傳系統、發放登記、領取登記、宣傳教育、提醒管理 。
由信息系統通過設置標準參考值,對營養包抽查質量的信息等環節采用提醒功能,幫助工作人員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3.8兒童早期發展
對0-3歲兒童的兒童進行定期的體格發育評價(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等測量及評價)、心里行為發育量表評價)、發育異常兒童康復訓練(醫療機構或特教機構)、發育訓練評估。
3.9兒童營養性疾病管理
轄區內0~6歲(7歲以下)健康檢查篩查出的患營養性疾病的兒童。
通過健康教育、喂養指導和藥物治療等干預措施,對患有營養性疾病的兒童進行管理,及時矯正其營養偏離,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3.10兒童喂養與營養管理系統
信息系統應該根據國家衛計委頒布的《兒童喂養與營養指導技術規范》,針對兒童喂養與營養相關要求,對母乳喂養、食物轉換、幼兒及學齡前兒童飲食指導、食品安全以手機短信、手機微信公眾號推送等方式,為適合的人群發送相應信息指導。
3.11托幼機構管理系統
托幼機構管理主要包括:托幼機構檔案登記、托幼機構招生前評估、托幼衛生保健服務機構年度評估審核、機構職工管理等。
3.12托幼職工體檢管理系統
托幼職工檔案登記、職工體格檢查、化驗檢查(保健醫、食堂人員、教師各崗位可設置特殊化驗項目)托幼機構內的職工,進行崗位調動時,可登記崗位變更情況,如有特殊崗位變動,應對該職工重新進行體檢,如由后勤人員變更時,需進行特殊化檢查等管理。
3.13托幼機構保健管理系統
托幼機構保健管理的內容是對在托幼機構在冊的兒童做定期的身高體重測量,了解兒童市長發育狀況,對存在佝僂病、缺鐵性貧血、發育遲緩、超重或肥胖的兒童進行定期復查,對上述營養性疾病問題及時發現和控制。還包括兒童在托幼園所時發生的各種健康問題的登記,如晨檢和全日健康觀察、意外傷害登記、過敏情況登記等; 托幼機構保健管理的另外一部分重要內容是,對兒童每日配餐及營養攝入情況進行全面管理,此管理可結合兒童考勤登記更準確。
4、計劃生育系統
4.1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系統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分系統是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中產生的業務、管理等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存儲、分析、傳輸及交換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主要任務是記錄婦女、男性基本情況、計劃生育手術情況(人流)、避節育、上取環、藥具發放、生殖健康檢查、治療情況,同時實現對術后的患者情況的跟蹤隨訪管理。
4.2計生藥具管理系統
計劃管理、入庫管理、庫存管理包括:計劃、計劃執行、出入庫查詢;廠存藥具、庫存藥具查詢、庫存分布、庫存計劃比、企業收款查詢等功能。查詢市、市、縣三級藥具管理機構調存和生產企業入、出庫及調運信息。自動統計表、本級業務統計報表、報表審核、下級報表匯總、全部報表匯總,可生成金額表、人份數據報表、報表匯總、下級報表查詢等功能。報表可自定義選項,根據業務管理系統業務發生情況,生成市、市、縣三級購調存統計報表。
5、母子健康手冊管理系統
該系統能有效提高了醫生工作效率,優化就診流程,促進數據的互聯互通和高效利用。母子健康手冊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配合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探索婦女兒童健康服務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的重要舉措,國衛軟件公司將按照國家統一標準要求,根據各地區具體情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為醫院及相關單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母子保健手冊應用,助力母子健康手冊信息化建設;為各級醫院及衛生行政部門定制個性化的智慧婦幼物聯網一體化解決方案,全面助力現代化智慧醫院建設及婦幼健康全程服務信息化建設。